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大全 » 鄂溫克通古斯男裝細節
擴展閱讀
學院風校服圖片大全 2024-05-03 20:48:29
兒童旗袍的款式圖片大全 2024-05-03 18:57:38

鄂溫克通古斯男裝細節

發布時間: 2021-07-29 00:44:11

1. 鄂倫春鄂溫克人與其它通古斯人有共同淵源嗎

通古斯語系諸族,是個多民族的集合體。滿族(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及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赫哲人)、烏底蓋人、烏爾奇人、雅庫特人(原女真人)等。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南起北緯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葉尼塞河,東迄太平洋。人口大約在一千萬左右,其中的主幹為現在的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滿族(約九百多萬)。

世界上並沒有通古斯人,通古斯只是一個語系。例如漢語、藏語都是屬於漢藏語系。你說漢族和藏族有共同淵源嗎?

2. 鄂溫克的意思

歷史上異地而住的鄂溫克族居民,曾分別被稱為「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等。1957年,根據本民族意願,統一民族名稱為鄂溫克。「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布特哈旗、阿榮旗、額爾古納左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及黑龍江省訥河縣等地。人口少而分布廣,多與蒙古、達斡爾、漢、鄂倫春等族交錯雜居。鄂溫克族自治旗是其主要聚居區,地屬大興安嶺西側緩坡和草原。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鄂溫克族人口數為30505。使用鄂溫克語,屬阿爾泰語系滿一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分海拉爾、陳巴爾虎、敖魯古雅三個方言。沒有本民族文字。牧區學校通用蒙古語、蒙古文,農業區和靠山區通用漢語、漢文。
鄂溫克民族根據馴鹿命名,他們的生活與馴鹿分不開。

3. 鄂溫克人中通古斯人的生產方式,索倫人呢請簡要回答

達斡爾族 清初文獻中,又有打虎兒、打呼兒、達呼兒、達瑚里等譯名。原來生活於黑龍江中、上游地帶,以射獵為業,部分居民兼營農耕。清初慣用索倫部一名。此名大抵是這一地帶射獵部落的泛稱,而並非專用的部名或族名。因而又有索倫達呼爾或達呼爾索倫等稱謂,以區別於從事農耕的達斡爾人。早在清太宗時,索倫達斡爾部首領即向滿洲進貢貂皮求保護。一六四三年(崇德八年),達斡爾居民曾擊退自俄羅斯來犯的哥薩克騎兵。一六五○年(順治七年),俄國哥薩克兵侵佔務農達斡爾人的城堡雅克薩城。清軍連年作戰,擊敗俄國侵略軍。達斡爾人南遷到嫩江流域。一六六五年(康熙四年),依旗制,設索倫部落二十九佐領。一六六七年,從事農耕的達斡爾另編十一佐領。一六六九年置總管。駐於齊齊哈爾西北一百六十里的布特哈地方,統領達斡爾等打牲部落。一六八四年(康熙二十三年),清軍收復雅克薩城,布特哈達斡爾兵曾參加對俄作戰。雍正時,依八旗制度編組布特哈諸部,達斡爾族編為三旗,即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又抽調達斡爾兵,在呼倫貝爾至中俄交界處游牧,另編佐領。另挑選兵丁駐守齊齊哈爾城北三百四十里本爾得地方,與其他打牲部部落兵丁,共一千名編為八旗,設總管統轄,稱為打牲處總管。其地即稱打牲總管地方。(《高宗實錄》卷一二六、《清朝文獻通考》卷二七一)達斡爾兵還被征調去西北,與准噶爾部作戰。乾隆時,先後調遣達斡爾兵數千人攜眷駐防維吾爾族住區的所謂回部各城,編入索倫營,歸伊犁將軍統轄。

現在生活在呼倫貝爾地區的鄂溫克族,是近世確定的族名。清代文獻中無此名,而把他們納入泛稱的索倫部落之內。他們的地位和經歷,與索倫部的其他各族略同。

網路_清代吧_清朝統治下的各民族清朝統治下的各民族

4. 通古斯人是什麼

"滿族、鄂倫春族、我國古代女真、西伯利亞境內的一些黃種人民族等阿爾泰語系的人是通古斯人後裔,朝鮮和日本是自稱通古斯人後裔的。朝鮮語和日本語目前是語系未定,但是根據語法看,是屬於阿爾泰語系的,結構都是主+賓+謂結構,屬於黏著語,是靠謂語動詞後面粘上很長一串動詞變化形式來表明語法結構的。日本國內學術界少數認為日本、朝鮮屬於通古斯人范疇,多數觀點還是不贊同這個觀點的,因為現在日本學術界認為日語屬於一個獨立的語系
」通古斯人「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俄羅斯人沿用了這一稱呼,俄羅斯境內的鄂溫克人被稱做通古斯人,中國境內被稱做鄂溫克人,通古斯有養豬的人、善於蓄豬的人的意思。
通古斯人生活在中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日本海一線,他們的語言與東北南方的滿族語言有一定的關聯,故這個語言群體被成為通古斯-滿語族。
"

5. 滿蒙通古斯人算不算華人

通古斯人(Tungusic peoples)作為族群的稱呼最初是雅庫特人(Yakuts)對鄂溫克人(Evenks)的稱呼,現代一般是民間泛指母語屬於滿-通古斯語族的各族群。
「通古斯」一詞來源於通古斯語中的「Donki」,意為「男人」。 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源自漢語中秦漢時期的「東胡」,因為現代漢語發音的「東胡」,音近於通古斯(Tungus)。朱利葉斯·克拉波特則認為,通古斯(Toŋus)為雅庫特語的突厥語借詞,意為「豬」 。
通古斯人
通古斯人(Tungusic peoples)作為族群的稱呼最初是雅庫特人(Yakuts)對鄂溫克人(Evenks)的稱呼,現代一般是民間泛指母語屬於滿-通古斯語族的各族群。
「通古斯」一詞來源於通古斯語中的「Donki」,意為「男人」。 有些學者認為這是源自漢語中秦漢時期的「東胡」,因為現代漢語發音的「東胡」,音近於通古斯(Tungus)。朱利葉斯·克拉波特則認為,通古斯(Toŋus)為雅庫特語的突厥語借詞,意為「豬」。
中文名
通古斯人
外文名
Tungusic peoples(俄語тунгус)
名稱由來
東胡或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
分布
中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日本海一線
其它稱謂
鄂溫克人
快速
導航
地域分布
定義
通古斯人分布圖
通古斯族群基本是漁獵民族,最早其實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生活在中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外東北,以及中西伯利亞的通古斯河一帶。他們的語言與東北的滿族語言相近,故這個語言群體被稱為滿-通古斯語族。
滿-通古斯語族是發源於貝加爾湖附近的一個古老的語族[1][2],如今屬於這個語族的包括中國境內的滿族、錫伯族、赫哲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及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3](都是赫哲人,即女真人的一支)、烏德蓋人、烏爾奇人、鄂羅克人、涅吉達爾人(鄂溫克別支)、埃文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南起北緯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葉尼塞河,東迄太平洋。人口大約在一千萬左右。
該語族下分為通古斯語支和滿語支,赫哲語大體介於兩者之間,有時候也單立一個東南語支。滿語支以松花江(亦叫混同江,是不同時代的稱呼)流域為中心分布,其代表是滿族和赫哲,通古斯語支的范圍比較廣泛,分布在黑龍江、勒拿河、葉尼塞河三大流域及周邊貝加爾湖、勘察加半島等地也有分布,代表是鄂溫克系族群(鄂溫克,鄂倫春,埃文人,涅吉達爾人)。

6. 鄂溫克人還有哪些誇特的風俗習慣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訥河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人口30505人(2000年)。鄂溫克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鄂溫克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鄂溫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農民則廣泛使用漢文。
鄂溫克族的口頭創作有神話、故事、歌謠、謎語等,還善於用樺樹皮刻剪成各種工藝品。大部分鄂溫克人以放牧為生,其餘從事農耕。馴鹿曾是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鄂溫克族信奉薩滿教和喇嘛教。主要節日有祭敖包、陰歷年和米闊勒節。
鄂溫克族的名稱由來
鄂溫克族由於歷史上的不斷遷陡和居住分散,加之交通不便,互相來往少,處於隔絕,逐漸形成區域間的經濟和生活略有差異;曾被其它民族分別稱為「索倫」、「通古斯」、「雅庫特」、「霍恩克爾」、「喀木尼堪」、「特格」等。事實上,這幾部分人本是一個民族,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只是在生產、生活上有某些差異。如被稱「索倫」的人數最多,約有兩萬三干多人,分布在輝河、伊敏河、莫和爾圖河、雅魯河、濟沁河、綽爾河、阿倫河、格尼河、諾敏河、甘河、油漠爾河流域。這部分鄂溫克人從事狩獵業和畜牧業及半農半獵為生,一部分人曾一度搞過農業;被稱「通古斯」的兩干多人,居住在莫日格勒河,錫尼河中上游一帶,他們主要從事畜牧業;被稱為「雅庫特」一部分人,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和貝爾茨河(今激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狩獵和飼養馴鹿為生。
鄂溫克族人民在歷史上從不承認自己是「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等,他們祖祖輩輩都自稱是「鄂溫克」。然而,他們恢復本民族自稱的願望,在歷代統治階級民族壓迫的制度下,始終未能實現。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根據鄂溫克族人民的願望,在呼倫貝爾盟民族事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曾專門組織他們的代表人物座談了「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等民族名稱問題,並組織鄂溫克族的廣大群眾對族稱問題廣泛地進行醞釀、討論。他們列舉了大量事實,證明三部分人本是一個民族——鄂溫克族是無疑的。人民政府根據他們一致的要求,恢復了原來的真正族稱——鄂溫克。
鄂溫克族的宗教信仰
鄂溫克族大部分信仰薩滿教,牧區有些人還信仰藏傳佛教。敬奉鬼神,崇拜大自然。習慣上主要有動物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過去實行天葬(即風葬),後來多改為土葬。主要節日有祭敖包、陰歷年和米闊勒節。
鄂溫克族的飲食
純畜牧業生產區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離開奶茶,不僅以奶茶為飲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製品。主要奶製品有:稀奶油、黃油、奶渣、奶乾和奶皮子。最常見的吃法是將提取的奶油塗在麵包或點心上食用。
肉類以牛羊肉為主。過去每戶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來只羊和兩頭牛。冬季到來之前是鄂溫克族大量宰殺牲畜儲存肉類的季節。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腸、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居住在北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的鄂溫克族,完全以肉類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達犴肉、鹿肉、熊肉、野豬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飛龍、野雞、烏雞、魚類等,食用方法也與牧區略有不同,其中罕達犴、鹿、狍子的肝、腎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則要煮食。
魚類多用來清燉,清燉魚時只加野蔥和鹽,講究原湯原味。 鄂溫克族很少食用蔬菜,僅僅採集一些野蔥,做成鹹菜,作為小菜佐餐。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食漸被麵食如:面條、烙餅、饅頭等所代替。
鄂溫克族都以奶茶為飲料,飲用時根據個人的口味再加黃油、奶渣。此外,還飲用麵茶、肉茶。林區的鄂溫克族還飲用當地特有的馴鹿奶。
鄂溫克族傳統炊餐用具別具特色,有用罕達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達犴筋縫制的鹿皮盛糧口袋,樺木、皮製的各種碗、碟等。如今瓷、鋁、鐵、塑料製品已廣為使用。
鄂溫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大部分鄂溫克人以放牧為生,其餘從事農耕。
吃飯時,全家人圍繞火堆席地而坐,在三角架上吊著鐵鍋,將捕獲的駝鹿或其它獵物切成肉塊,放入沸滾的鍋里涮著吃。涮出的獸肉多掛著縷縷血絲,半生半熟。人們認為這樣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容易吸收。
剩餘的大量獸肉,鄂溫克人晾曬成肉乾和肉條,貯存起來慢慢吃,外出狩獵時,把它裝在鹿包兜里當干糧。
鄂溫克族的節慶
鄂溫克族節日主要有祭敖包、陰歷年和「米闊勒」節和瑟賓節等。祭敖包時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會上還要舉行賽馬、摔跤等活動。「米闊勒」節是生產節日,每年夏歷五月二十二日舉行,這一天要給馬烙印、剪鬃、去勢、除壞牙,給羊剪耳記號等,並舉行宴會。瑟賓節是每年的6月18日,「瑟賓」是鄂溫克族語,意為「歡樂祥和」。瑟賓節是鄂溫克族的傳統節日,這天人們會身著盛裝參加聚會,由酋長來主持節日,節日上會有搶銀碗,米日干車,賽馬等各種體育競技。還有人們特別注重的祭拜火神,祭拜祖先的儀式,之後會圍著篝火載歌載舞。
除春節等節日與鄰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特有每年6月18的瑟賓節和在農歷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米調魯節」。「米調魯」是歡慶豐收之意。節日期間,人們要身著盛裝,男人們要進行剪馬鬃、馬尾活動,屆時牧民家家都要備下豐盛的酒肉,宴請親朋好友。
米闊魯節是呼倫貝爾草原莫爾格勒河流域鄂溫克牧民的豐收節。每年的5 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溫克人喜氣洋洋地聚集到一起,慶祝一年一度的豐收節日。
米闊魯節要進行一系列生產活動,主要是給馬烙印、除壞牙、剪耳記、剪鬃毛及給羔羊割勢等。首先從「尼莫爾」(即放牧小集團)的一頭開始,先從馬群里套出二歲子馬,放倒,人們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為記號。這時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燒紅,在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塊由畜主點數保存。在羊圈裡,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滿圈的小羊羔,牧人們把公羊羔割勢(閹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樣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區別)。
米闊魯節上,老人們也贈給自己的親人(如外甥、侄兒、女兒等)母羊羔之類,祝福晚輩們擁有更多的羊群。最後,各家膠次舉行宴會。宴會開始時一般是按照鄂溫克人先茶後酒習慣進行。敬酒日寸,從首席輪始,即由男女主人捧著一個木盤,盤里放兩個酒杯,依次敬讓。敬酒輪一周時,主人拿出一條「哈達」,向割勢人致謝,同日寸鄭重的向大家說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數。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勢的數字與歲俱增。

鄂溫克族好客並講究禮節,到鄂溫克族家裡做客,主人把皮墊擺在哪裡,客人就在哪裡落座,不得隨意挪移皮墊。客人落座後,女主人隨即端上奶茶,然後煮獸肉,肉煮好後,女主人拿出獵刀切一小塊肉投入火堆里,然後再給客人們吃。
如果來者是貴客,通常還要獻上馴鹿的奶。鄂溫克族待客必須有酒,除飲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釀野果酒。敬酒時主人要高舉酒杯先往火中傾注點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請客人喝。
鄂溫克族認為:外出的人誰也不會背著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別人,自己出門後也不會有人照顧。
鄂溫克族重禮好客,長幼之間恪守著嚴格的禮節。無論何時何地,老人都受到普遍的尊重。聽到長輩呼叫時,必須立即站起來答應。吃飯時,必須老人動筷後晚輩才能吃。年輕人遇到長輩,必須施禮問安、敬煙等,如果是騎在馬上,必須下馬;有客臨門,他們認為是家裡的喜事,必須熱情相待。
當你走進鄂溫克牧民的蒙古包時,主人准會給你端出香甜的奶茶,當你走進鄂溫克獵民的撮羅子時,你就會大飽口福,嘗到鹿或麋鹿的胸口肉、脊骨肉、肥腸及馴鹿奶等山珍野味。
鄂溫克人敬火如神。無論在家中還是野外,均不用有刃的東西撥火,不用水潑火,不能將污穢之物扔進火中。吃肉、喝酒時也要先敬火。
每年的12月23日,牧區的鄂溫克人還要舉行祭火神儀式:在火位的正面放一桌子,擺上多種供品。在火架的四周點上燈,掛上五種彩色布條,火架裡面用木條搭一個框,上放羊的胸骨,撒上羊油,然後將火點燃,把各種供品投入火中。

與此同時,主祭火神的婦女還要跪在火前,口中念叨著請求火神寬恕這一年中家人對火的失禮之處。之後,全家人向火磕頭。祭火後3天內禁止撥火、掏灰。
他們之所以如此敬重火,除了火在他們生產、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外,還因為他們認為火的主人是神,每戶的火主就是自己的祖先,如果失去了火主,這戶人家也就香火難續了。

7.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東胡,通古斯,滿族之間的關系

東胡是古代黃河流域的王朝對燕山以北游牧各部的籠統稱呼,並不確指其中哪個部落。

通古斯是地名,在今天俄羅斯境內唄加爾湖以北有通古斯平原與通古斯河,因上世紀初那裡發生過一次類似彗星的撞擊爆炸而出名。60年代以後又在該地區發現了石油與稀有礦藏,如今是俄羅斯的重要能源基地。也因為地名俄國人習慣把當地游牧的鄂溫克族(如今早已定居)泛稱為通古斯族。後來俄國語言學也因此把鄂溫克語稱為通古斯語,民俗學領悟也把通古斯河流域的民間文化習俗統稱為通古斯文化,今天旅遊業興起後又出現了通古斯藝術節,通古斯旅遊項目等等。如今已經成為一個文化品牌

滿族,全稱是滿洲族。是發源於東北長白山松花江流域的一個少數民族。其主要人口來源是古代的女真人,後來也融入了部分漢人蒙古人朝鮮人等。1635年由清太宗皇太極定名統稱滿洲,1916年正式確認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

東胡,通古斯,滿族三者之間沒有什麼關系。

8. 通古斯族是什麼名族和日本有什麼聯系

」通古斯人「是雅庫特人對鄂溫克人的稱呼,俄羅斯人沿用了這一稱呼,俄羅斯境內的鄂溫克人被稱做通古斯人,中國境內被稱做鄂溫克人。
通古斯人生活在中國東北及俄羅斯遠東日本海一線,他們的語言與東北南方的滿族語言有一定的關聯,故這個語言群體被成為通古斯-滿語族。通古斯--滿語族是發源於貝加爾湖附近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共同體,來源於周朝初期殷商漢族北遷,之後逐漸借用當地的阿爾泰語系土語形成通古斯-滿語族,如今屬於這個語族的包括滿洲人、赫哲人、鄂倫春人、鄂溫克人及生活在俄羅斯境內的奧羅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女真人的一支)、烏德蓋人、烏爾奇人、雅庫特人、鄂羅克人、涅吉達爾人、埃文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北部,南起北緯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葉尼塞河,東迄太平洋。人口大約在一千萬左右。
和日本沒什麼關系。

9. 通古斯人

確實不是指某一民族。而且也沒有一個民族全世界稱其為通古斯人。
強烈懷疑你是受了影片《蒙古王》的誤導。

10. 通古斯的介紹

通古斯,一般是西方人對操滿-通古斯語諸族的泛稱;也指對鄂溫克人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