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圖片 » 杜拉克汽車皮帶哪裡生產的
擴展閱讀
天貓商城中年婦女女裝 2024-05-05 17:48:27
多少斤配多少尺碼褲子 2024-05-05 15:30:45

杜拉克汽車皮帶哪裡生產的

發布時間: 2022-12-08 12:36:33

⑴ 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 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他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其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魯克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祖籍荷蘭。其家族在17世紀時就從事書籍出版工作。父親是奧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曾創辦薩爾斯堡音樂節;他的母親是奧國率先學習醫科的婦女之一。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於文化的環境之中。
德魯克先後在奧地利和德國受教育,1929年後在倫敦任新聞記者和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於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
1937年移民美國,曾在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和跨國公司任經濟學家與管理顧問,1943年加入美國籍。德魯克曾在貝南頓學院任哲學教授和政治學教授,並在紐約大學研究生院擔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學教授。盡管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但德魯克一直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師。
1942年,受聘為當時世界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對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研究。
1946年,將心得寫成《公司概念》,「講述擁有不同技能和知識的人在一個大型組織里怎樣分工合作」。該書的重要貢獻還在於,德魯克首次提出「組織」的概念,並且奠定了組織學的基礎。
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從而奠定管理大師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讀者:不是只有管理別人的人才稱得上是管理者,在當今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作者即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成為高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告訴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 該書被譽為「管理學」的「聖經」。
1982年,出版《巨變時代的管理》,探討了有關管理者的一些問題,管理者角色內涵的變化,他們的任務和使命,面臨的問題和機遇,以及他們的發展趨勢。
1985年,出版《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被譽為《管理的實踐》推出後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書強調目前的經濟已由「管理的經濟」轉變為「創新的經濟」。
1999年,出版《21世紀的管理挑戰》,德魯克將「新經濟」的挑戰清楚地定義為:提高知識工作的生產力。
在歐洲經歷了二戰的殘酷,並目睹了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德魯克感到那些優秀的領導者才是那個世紀的英雄。德魯克在他那本發人深省的自傳《旁觀者的冒險》中寫道:「我和其他維也納的小孩一樣,都是胡佛總統救活的。他推動成立的救濟組織,提供學校每天一頓午餐。這頓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麥片粥與可可粉沖泡的飲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兩樣東西倒胃口。不過整個歐洲大陸,當然也包括我在內的數百萬飢餓孩童的性命,都是這個組織救活的。」一個「組織」居然能發揮這么大的功用!從德魯克活生生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德魯克強調「透過組織這種工具,盡量發揮人類創造力」觀念的根源。
此外,德魯克在預測商業和經濟的變化趨勢方面顯示出了驚人的天賦。例如,早在1969年德魯克就預言將有一種新的類型的勞動者出現———知識員工,他們的職業將由自己所學的知識來決定,不再依靠出賣體力來養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盤。僅10月19日一天,美國全國損失股票市值5000億美元。對此,德魯克說,他早就預料到了,「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基於審美和道德。」德魯克將當時的華爾街股票經紀人稱為「完全不具有生產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輕易地大把撈錢。」
作為第一個提出「管理學」概念的人,當今世界,很難找到一個比德魯克更能引領時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計算機終將徹底改變商業;1961年,提醒美國應關注日本工業的崛起;20年後,又是他首先警告這個東亞國家可能陷入經濟滯脹;1990年代,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了闡釋。
德魯克著書和授課未曾間斷,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於克萊蒙特大學的彼德·德魯克管理研究生院。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出貢獻,克萊蒙特大學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為提高非營利組織的績效,由弗朗西斯·赫塞爾本等人發起,以德魯克的聲望,在美國成立了「德魯克非營利基金會」。該基金會十餘年來選拔優秀的非營利組織,舉辦研討會、出版教材、書籍及刊物多種,對社會造成巨大影響。
德魯克至今已出版超過30本書籍,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傳播及130多個國家,甚至在前蘇聯、波蘭、南斯拉夫、捷克等國也極為暢銷。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則概念及發明,包括:「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學、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和滿足顧客、企業的基本功能是行銷與創新、高層管理者在企業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權化、民營化、知識工作者的興起、以知識和資訊為基礎的社會。」至2004年,德魯克還有新書問世。
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彼得·德魯克成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的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無論是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迪·格魯夫,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還是通用電氣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他們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方面都受到了德魯克的啟發和影響。「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謂大師中的大師,那個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魯克」——這是著名財經雜志《經濟學人》對彼得·德魯克的評價。
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
註:Drucker在國內另一譯名為「杜拉克」。
評價
作為第一個提出「管理學」概念的人,當今世界,很難找到一個比德魯克更能引領時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計算機終將徹底改變商業;1961年,提醒美國應關注日本工業的崛起;20年後,又是他首先警告這個東亞國家可能陷入經濟滯脹;1990年代,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了闡釋。
媒體對他的最恰當評價是: 「在一個充斥著自大狂和江湖騙子的行業中一個真正的具有原創性的思想家」。在商界,包括傑克.韋爾奇在內的眾多傑出經理人對其理論積極履踐,這恰好符合德魯克的理論:「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在於成果。」
但尷尬的是,德氏的智慧始終未被學界主流認可。對此,德魯克本人提供了一個富有洞見的解釋:為了控制學界,美國政府只向那些用數學公式寫作的研究人員提供研究資金,自己這類深入實踐的學者被拒之門外順理成章。
在中國,德魯克所面臨的局面更為尷尬:他是國內最被廣泛認知的管理學家,也不乏為其學說鼓吹之徒,但由於文字中正,與時下浮華風氣不符,沒有《追求卓越》、《基業長青》等暢銷作品中常見的成功企業所需條件的羅列,在管理學風靡中國的今天,德魯克的思想反而被埋沒了。
師從經濟學巨擘約瑟夫.熊彼特的德魯克,廣泛涉獵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哲學和文學,對企業運行中的實際現象進行剖析,從而為管理學提供方法論,而非削足適履的標准化條目,這一點尚未得到中國企業界的足夠重視。
事實上,德魯克所提出的影響最為深遠的理論是「目標管理」,在他看來:管理者的工作基本點就是完成任務以實現公司目標,指導和控制管理者的是行動目標而不是他的老闆。相對於多數強調具體處事方式的管理學家,他認為,管理者的眼光、奉獻精神和誠實決定了管理水平,其次才是方法。
德魯克最富洞見的看法是:公司是一個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將人們聯合起來的社會結構。」
在這個基礎上,來聽聽德魯克的中國經濟箴言: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相當小,其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製造而非創新。因此,中國公司的多數領導人,若想抵禦尚未來臨的嚴酷挑戰,必須首先錘煉對公司和社會關系的基本認識。
提出「目標管理」的概念
1954年,德魯克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簡稱為MBO),它是德魯克所發明的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概念,並已成為當代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標管理的最大優點也許是它使得一位經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著更強的激勵:一種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願望。它意味著更高的成就目標和更廣闊的眼界。目標管理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它使得我們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來代替由別人統治的管理。
管理學的真諦
「管理是一門學科,這首先就意味著,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無論是經濟學、計量方法還是行為科學都只是管理人員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經濟學,正好像一個醫生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驗血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行為科學,正好像一位生物學家付諸實踐的並不是顯微鏡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並不是計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師付諸實踐的並不是判例那樣。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
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有90%是共同的
德魯克認為:管理在不同的組織里會有一些差異。因為使命決定遠景,遠景決定結構。管理沃爾瑪(Wal-Mart)和管理羅馬天主教堂當然有所不同,其差異在於,各組織所使用的名詞(語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異主要是在應用上而不是在原則上。所有組織的管理者,都要面對決策,要做人事決策,而人的問題幾乎是一樣的。所有組織的管理者都面對溝通問題,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時間與上司和下屬進行溝通。在所有組織中,90%左右的問題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這10%需要適應這個組織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語言。換言之,一個成功的企業領導人同樣能領導好一家非營利機構,反之亦然。
培養經理人的重要性
德魯克認為:經理人是企業中最昂貴的資源,而且也是折舊最快、最需要經常補充的一種資源。建立一支管理隊伍需要多年的時間和極大的投入,但徹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費多大勁兒。21世紀,經理人的人數必將不斷增加;培養一位經理人所需的投資也必將不斷增加。與此同時,企業對其經理人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
企業的目標能否達到,取決於經理人管理的好壞,也取決於如何管理經理人。而且,企業對其員工的管理如何,對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決於經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經理人。企業員工的態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層的態度。企業員工的態度,正是管理層的能力與結構的一面鏡子。員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被管理的方式。
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德魯克認為:組織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組織不能依賴於天才。因為天才稀少如鳳毛麟角。考察一個組織是否優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們看來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績效,能否使其成員的長處都發揮出來,並利用每個人的長處來幫助其他人取得績效。組織的任務還在於使其成員的缺點相抵消。
德魯克的全部著作年表
1. 《經濟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 )- 1939
2. 《工業人的未來》(The Future of Instrial Man) - 1942
3. 《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 1946
4. 《新社會》(The New Society) - 1950
5. 《管理實踐》(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 1954
6. 《美國的下一個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 1957
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 - 1957
8.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 1964
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 1966
10. 《斷層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 1968
11. 《技術、管理與社會》(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 1970
12. 《人、思想與社會》(Men, Ideas and Politics) - 1971
13. 《管理:任務、責任、實踐》(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 1973
14. 《看不見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 - 1976 (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15. 《人與績效:德魯克論管理精華》(People and Performance: 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 )- 1977
16. 《管理導論》(An Introctory View of Management) - 1977
17. 《旁觀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 1978 (autobiography)
18. 《毛筆之歌:日本繪畫》(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 - 1979
19. 《動盪年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 1980
20. 《邁向經濟新紀元及其他論文》(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 1981
21. 《變動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 - 1982
22. 《最後可能出現的世界》(小說,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 1982
23. 《行善的誘惑》(小說,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 )- 1984
24.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1985
25. 《管理的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 - 1986
26. 《新現實:政府與政治、經濟與企業、社會與世界》(The New Realities) - 1989
27.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原理與實踐》(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1990
28. 《管理未來》(Managing for the Future) - 1992
29. 《生態遠景》(The Ecological Vision) - 1993
30. 《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 - 1993
31. 《巨變時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 1995
32. 《德魯克看亞洲:德魯克與中內的對話》(Drucker on Asia: 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 -1997
33. 《德魯克論管理》(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 1998
34. 《21世紀的管理挑戰》(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 1999
35.《九十年代的管理》-彼得.德魯克-1999
36. 《德魯克精華》(The Essential Drucker) - 2001
37. 《下一個社會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 2002
38. 《功能社會》(A Functioning Society )- 2002
39. 《德魯克日誌》(The Daily Drucker) - 2004
40.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實踐》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
德魯克語錄
一個企業只能在企業家的思維空間之內成長,一個企業的成長被其經營者所能達到的思維空間所限制!
……除非一個企業產生的利潤大於其資本成本,否則這個企業是虧損經營的……到掙足它的資金成本以前,企業沒有創建價值,是在摧毀價值。
首先要說的是,CEO要承擔責任,而不是「權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權力來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對這項工作所產生的結果來界定。CEO要對組織的使命和行動以及價值觀和結果負責
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在時間之中,在社會領域里,沒有人隨著時間的開始而展開生命、隨著時間的終結而結束生命;每一個人都從前面的人接受歷代留下的遺產,持有短暫片刻,再把它交給後來的人。
一個企業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條例來定義,而是由它的任務來定義的。企業只有具備了明確的任務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確和現實的企業目標。
使企業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們很少充分地思考企業的任務是什麼
戰略管理不是一個魔術盒,也不只是一套技術。戰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維,是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計劃不只是一堆數字。戰略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問題是根本不能被數量化的。
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夠的錢,它也永遠不會有足夠的人才。它必須分清輕重緩急。最糟糕的是什麼都做,但都只做一點點。這必將一事無成。不是最佳選擇總比沒有選擇要好。
明天總會到來,又總會與今天不同,如果不著眼於未來,最強有力的公司也會遇到麻煩。對所發生的事感到吃驚是危險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難以承受這種危險,即使是最小的企業也應警惕這種危險。
目標不是命令,而是一種責任或承諾。目標並不決定未來,只是一種調動企業的資源和能量以創造未來的手段。
經營目標可以被比做是輪船航行用的羅盤。羅盤是准確的,但在實際航行中,輪船卻可以偏離航線很遠。然而如果沒有羅盤,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達港口所需要的時間。
沒有「盡善盡美」的戰略決策。人們總要付出代價。對相互矛盾的目標、相互矛盾的觀點及相互矛盾的重點,人們總要進行平衡。最佳的戰略決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總是帶有風險的。
除非戰略評價被認真地和系統地實施,也除非戰略制定者決意致力於取得好的經營成果,否則一切精力將被用於為昨日辯護,沒有人會有時間和精力開拓今天,更不用說去創造明天。
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范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
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
組織內部只有成本,結果存在於組織的外部。
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沒有機構(如工商企業),就不會有管理。但是,如果沒有管理,那也就只會有一群烏合之眾,而不會有一個機構。而機構本身又是社會的一個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為了給社會、經濟和個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從來都不是由它們做些什麼,更不用說由它們怎麼做來確定的。它們是由其貢獻來確定的。
把才華應用於實踐之中——才能本身毫無用處。許多有才華的人一生碌碌無為,通常是因為他們把才華本身看作是一種結果。
管理被人們稱之為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是因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為管理是實踐和應用。
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確的人。企業家,就是做正確的事情的人。
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報酬的多少,而是你將報酬支付給何人。如果你有適合的雇員,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他們會為創造一個偉大的公司而努力。他們會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會因為報酬少而折腰,這就好比他們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樣。

⑵ 彼得杜拉克的目標管理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所以「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因此管理者應該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當組織高層管理者確定了組織目標後,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分解,轉變成各部門以及各個人的分目標,管理者根據分目標的完成情況對下級進行考核、評價和獎懲。德魯克認為,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特定的目標,這個領域必然會被忽視。如果沒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標指示每個人的工作,則企業的規模越大,人員越多,專業分工越細,發生沖突和浪費的可能性就越大。企業每個管理人員和工人的分目標就是企業總目標對他的要求,同時也是員工對企業總目標的貢獻。只有完成每一個目標,企業總目標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標又是各級領導人員對下屬人員進行考核的主要依據。德魯克還認為,目標管理的最大優點在於它能使人們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來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發人們發揮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標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積極性和能力為基礎的,企業各級領導者對下屬人員的領導,不是簡單地依靠行政命令強迫他們去干,而是運用激勵理論,引導職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標,自主進行自我控制,自覺採取措施完成目標,自動進行自我評價。目標管理通過誘導啟發職工自覺地去干,其最大特徵是通過激發員工的生產潛能,提高員工的效率來促進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

⑶ 德魯克管理企業嗎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魯克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維也納,祖籍荷蘭。其家族在17世紀時就從事書籍出版工作。父親是奧國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曾創辦薩爾斯堡音樂節;他的母親是奧國率先學習醫科的婦女之一。德魯克從小生長在富於文化的環境之中。

德魯克先後在奧地利和德國受教育,1929年後在倫敦任新聞記者和國際銀行的經濟學家。於1931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

1937年移民美國,曾在一些銀行、保險公司和跨國公司任經濟師與管理顧問,1943年加入美國籍。德魯克曾在貝南頓學院任哲學教授和政治學教授,並在紐約大學研究生院擔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學教授。盡管被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但德魯克一直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師。

1942年,受聘為當時世界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對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研究。

1946年,將心得寫成《公司概念》,「講述擁有不同技能和知識的人在一個大型組織里怎樣分工合作」。該書的重要貢獻還在於,德魯克首次提出「組織」的概念,並且奠定了組織學的基礎。

1954年,出版《管理實踐》,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從此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從而奠定管理大師的地位。

《管理實踐》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讀者:不是只有管理別人的人才稱得上是管理者,在當今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作者即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成為高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告訴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不是計量方法,不是行為科學。 該書被譽為「管理學」的「聖經」。

1982年,出版《巨變時代的管理》,探討了有關管理者的一些問題,管理者角色內涵的變化,他們的任務和使命,面臨的問題和機遇,以及他們的發展趨勢。 1985年,出版《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被譽為《管理的實踐》推出後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書強調目前的經濟已由「管理的經濟」轉變為「創新的經濟」。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1999年,出版《21世紀的管理挑戰》,德魯克將「新經濟」的挑戰清楚地定義為:提高知識工作的生產力。

在歐洲經歷了二戰的殘酷,並目睹了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德魯克感到那些優秀的領導者才是那個世紀的英雄。德魯克在他那本發人深省的自傳《旁觀者的冒險》中寫道:「我和其他維也納的小孩一樣,都是胡佛總統救活的。他推動成立的救濟組織,提供學校每天一頓午餐。這頓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麥片粥與可可粉沖泡的飲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對這兩樣東西倒胃口。不過整個歐洲大陸,當然也包括我在內的數百萬飢餓孩童的性命,都是這個組織救活的。」一個「組織」居然能發揮這么大的功用!從德魯克活生生的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德魯克強調「透過組織這種工具,盡量發揮人類創造力」觀念的根源。

此外,德魯克在預測商業和經濟的變化趨勢方面顯示出了驚人的天賦。例如,早在1969年德魯克就預言將有一種新的類型的勞動者出現———知識員工,他們的職業將由自己所學的知識來決定,不再依靠出賣體力來養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盤。僅10月19日一天,美國全國損失股票市值5000億美元。對此,德魯克說,他早就預料到了,「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基於審美和道德。」德魯克將當時的華爾街股票經紀人稱為「完全不具有生產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輕易地大把撈錢。」

作為第一個提出「管理學」概念的人,當今世界,很難找到一個比德魯克更能引領時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計算機終將徹底改變商業;1961年,提醒美國應關注日本工業的崛起;20年後,又是他首先警告這個東亞國家可能陷入經濟滯脹;1990年代,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了闡釋。

德魯克著書和授課未曾間斷,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於克萊蒙特大學的彼德·德魯克管理研究生院。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出貢獻,克萊蒙特大學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為提高非營利組織的績效,由弗朗西斯·赫塞爾本等人發起,以德魯克的聲望,在美國成立了「德魯克非營利基金會」。該基金會十餘年來選拔優秀的非營利組織,舉辦研討會、出版教材、書籍及刊物多種,對社會造成巨大影響。

德魯克至今已出版超過30本書籍,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傳播及130多個國家,甚至在前蘇聯、波蘭、南斯拉夫、捷克等國也極為暢銷。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則概念及發明,包括:「將管理學開創成為一門學科、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學、組織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和滿足顧客、企業的基本功能是行銷與創新、高層管理者在企業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權化、民營化、知識工作者的興起、以知識和資訊為基礎的社會。」至2004年,德魯克還有新書問世。

2002年6月20日,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彼得·德魯克成為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的獲得者,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無論是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迪·格魯夫,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還是通用電氣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他們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方面都受到了德魯克的啟發和影響。「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謂大師中的大師,那個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魯克」——這是著名財經雜志《經濟學人》對彼得·德魯克的評價。

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 註:德魯克親傳的中國弟子詹文明先生,將德魯克又譯名為杜拉克,更加符合了華人的習慣。

為了能將德魯克大師的管理思想進行傳播,其弟子詹文明通過極視傳播成立了杜老師工作室,把德魯克的思想用漫畫的方式進行傳播,使大家易用讀,易懂。

⑷ 《如果杜拉》里的那本書叫什麼我找《管理學》,但德魯克沒有叫做《管理學》這本書啊。

這本書是有的,不過中日翻譯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看過請不要誤導別人.
這本書是彼得·德魯克著的經典之作《管理:任務、責任、實踐》(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杜拉克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
1973年,杜拉克出版了《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出版時即以英、德、日三種文字同時發行,以後又被譯成多種文字,受到各國管理界人士的普遍重視。在杜拉克的全部管理學著作中,這本書無論從篇幅上還是從內容上都最為豐厚,不僅被認為是杜拉克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被人們譽為管理學的「聖經」和「網路全書」。

在這本書中,他將自進入通用汽車公司做咨詢工作後30餘年的實踐觀察和理論研究進行了進一步概括和提升。

《管理:任務、責任、實踐》既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又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管理學界評價該書「是一本給企業經營者的系統化管理手冊,為學習管理學的學生提供的系統化教科書」。

書目結構

序:代替專制的唯一選擇 1
導論 從管理熱潮到管理成果 5
第一章 管理的興起 6
第二章 管理熱潮及其教訓 11
第三章 新的挑戰 17
第一部 任務
第四章 管理的各方面 27
第一篇 企業的成就 33
第五章 管理一個企業:西爾士公司的事跡 34
第六章 什麼是一個企業 39
第七章 企業的宗旨和企業的使命 49
第八章 目標的力量和宗旨:馬克斯—斯賓塞公司的經歷及其教訓 62
第九章 戰略,目標,優先次序,以及工作指派 67
第十章 戰略規劃:企業家的技能 79
第二篇 服務機構中的工作成績 85
第十一章 多機構的社會 86
第十二章 服務機構為什麼不能取得成績 90
第十三章 一些例外及其經驗教訓 97
第十四章 為了取得成績而對服務機構進行管理 103
第三篇 富於生產性的工作和有成就的職工 108
第十五章 新的現實 109
第十六章 關於工作、做工作和工作者:我們知道些什麼(以及不知道些什麼) 116
第十七章 使工作富於生產性:工作與程序 127
第十八章 使工作富於生產性:控制與工具 138
第十九章 勞動者和勞動:理論和現實 146
第二十章 成功的事跡: 日本、蔡斯公司、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155
第二十一章 認真負責的職工 166
第二十二章 僱傭,收入和利益 177
第二十三章 「人是我們最大的資產」 186
第四篇 社會影響和社會責任 194
第二十四章 管理和生活的質量 195
第二十五章 對社會的影響和社會問題 203
第二十六章 社會責任的限度 213
第二十七章 企業與政府 219
第二十八章 絕不明知其有害而為之:責任的倫理 227
第二部 經營管理者:工作、職務、技能與組織
第二十九章 為什麼需要管理人員? 234
第五篇 管理人員的工作和職務 241
第三十章 什麼是一個管理人員? 242
第三十一章 管理人員及其工作 247
第三十二章 管理職務的設計和內容 250
第三十三章 管理集團的培訓和管理人員的培訓 259
第三十四章 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 265
第三十五章 從中層管理到知識組織 272
第三十六章 取得成就的精神 280
第三十七章 有效的決策 286
第三十八章 管理的信息交流 296
第三十九章 核查、控制以及管理 303
第四十章 管理人員和管理科學 310
第七篇 管理的組織 317
第四十一章 新需要和新途徑 318
第四十二章 組織的構成部分… 325
第四十三章 …以及組織的構成都分如何連接起來 332
第四十四章 組織設計的邏輯和規范 337
第四十五章 以工作和任務為中心的組織設計:職能制結構和任務小組結構 341
第四十六章 以成果為中心的組織設計:聯邦分權制和模擬分權制 349
第四十七章 以關系為中心的組織設計:系統結構 360
第四十八章 關於組織的幾個結論 364
第三部 高層管理:任務、組織、戰略
第四十九章 喬治·西門士和德意志銀行 367
第八篇 高層管理的任務和組織 370
第五十章 高層管理的任務 371
第五十一章 高層管理的結構 375
第五十二章 需要一個有效的董事會 380
第九篇 戰略和結構 386
第五十三章 論適當的規模 387
第五十四章 對小企業、中等企業、大企業的管理 390
第五十五章 論規模不當 402
第五十六章 實行多角經營的壓力 411
第五十七章 多角經營的統一性 420
第五十八章 多角經營的管理 430
第五十九章 多國公司 440
第六十章 對企業成長進行管理 461
第六十一章 創新性組織 471
結論:管理的合法性 484

另外說一下,如果樓主想看請看日文或英文原版,中譯版翻譯的不太好,亂七八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