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图片 » 杜拉克汽车皮带哪里生产的
扩展阅读
裤子怎么上皮筋 2024-04-26 01:55:15
绿帽子游戏叫什么 2024-04-26 01:25:04
鳄鱼皮带配什么衣服好看 2024-04-25 23:09:35

杜拉克汽车皮带哪里生产的

发布时间: 2022-12-08 12:36:33

⑴ 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注:Drucker在国内另一译名为“杜拉克”。
评价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媒体对他的最恰当评价是: “在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一个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在商界,包括杰克.韦尔奇在内的众多杰出经理人对其理论积极履践,这恰好符合德鲁克的理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
但尴尬的是,德氏的智慧始终未被学界主流认可。对此,德鲁克本人提供了一个富有洞见的解释:为了控制学界,美国政府只向那些用数学公式写作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资金,自己这类深入实践的学者被拒之门外顺理成章。
在中国,德鲁克所面临的局面更为尴尬:他是国内最被广泛认知的管理学家,也不乏为其学说鼓吹之徒,但由于文字中正,与时下浮华风气不符,没有《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等畅销作品中常见的成功企业所需条件的罗列,在管理学风靡中国的今天,德鲁克的思想反而被埋没了。
师从经济学巨擘约瑟夫.熊彼特的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而非削足适履的标准化条目,这一点尚未得到中国企业界的足够重视。
事实上,德鲁克所提出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是“目标管理”,在他看来:管理者的工作基本点就是完成任务以实现公司目标,指导和控制管理者的是行动目标而不是他的老板。相对于多数强调具体处事方式的管理学家,他认为,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管理水平,其次才是方法。
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
在这个基础上,来听听德鲁克的中国经济箴言: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相当小,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制造而非创新。因此,中国公司的多数领导人,若想抵御尚未来临的严酷挑战,必须首先锤炼对公司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认识。
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管理学的真谛
“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但是,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经济学,正好像一个医生付诸实践的并不是验血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行为科学,正好像一位生物学家付诸实践的并不是显微镜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并不是计量方法,正好像一位律师付诸实践的并不是判例那样。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
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德鲁克认为: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管理沃尔玛(Wal-Mart)和管理罗马天主教堂当然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各组织所使用的名词(语言)有所不同。其他的差异主要是在应用上而不是在原则上。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
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和极大的投入,但彻底搞垮它可能不用费多大劲儿。21世纪,经理人的人数必将不断增加;培养一位经理人所需的投资也必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其经理人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而且,企业对其员工的管理如何,对其工作的管理如何,主要也取决于经理人的管理及如何管理经理人。企业员工的态度所反映的,首先是其管理层的态度。企业员工的态度,正是管理层的能力与结构的一面镜子。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德鲁克认为: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组织不能依赖于天才。因为天才稀少如凤毛麟角。考察一个组织是否优秀,要看其能否使平常人取得比他们看来所能取得的更好的绩效,能否使其成员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并利用每个人的长处来帮助其他人取得绩效。组织的任务还在于使其成员的缺点相抵消。
德鲁克的全部著作年表
1. 《经济人的末日》(The End of Economic Man )- 1939
2. 《工业人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strial Man) - 1942
3. 《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 - 1946
4. 《新社会》(The New Society) - 1950
5. 《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 1954
6. 《美国的下一个20年》(America's Next Twenty Years) - 1957
7. 《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morrow) - 1957
8.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 )- 1964
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 1966
10. 《断层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 - 1968
11. 《技术、管理与社会》(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ociety) - 1970
12. 《人、思想与社会》(Men, Ideas and Politics) - 1971
13.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 1973
14. 《看不见的革命》(The Unseen Revolution) - 1976 (1996年以《退休基金革命》(The Pension Fund Revolution)重版)
15. 《人与绩效:德鲁克论管理精华》(People and Performance: The Best of Peter Drucker on Management )- 1977
16. 《管理导论》(An Introctory View of Management) - 1977
17. 《旁观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 - 1978 (autobiography)
18. 《毛笔之歌:日本绘画》(Song of the Brush: Japanese Painting from the Sanso Collection) - 1979
19. 《动荡年代的管理》(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 1980
20. 《迈向经济新纪元及其他论文》(Toward the Next Economics and Other Essays) - 1981
21. 《变动中的管理界》(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 - 1982
22. 《最后可能出现的世界》(小说,The La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 1982
23. 《行善的诱惑》(小说,The Temptation to Do Good )- 1984
24.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1985
25. 《管理的前沿》(Frontiers of Management) - 1986
26. 《新现实:政府与政治、经济与企业、社会与世界》(The New Realities) - 1989
27.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原理与实践》(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 1990
28. 《管理未来》(Managing for the Future) - 1992
29. 《生态远景》(The Ecological Vision) - 1993
30. 《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 - 1993
31. 《巨变时代的管理》(Managing in a Time of Great Change) - 1995
32. 《德鲁克看亚洲:德鲁克与中内的对话》(Drucker on Asia: 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 -1997
33. 《德鲁克论管理》(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 1998
34.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 1999
35.《九十年代的管理》-彼得.德鲁克-1999
36. 《德鲁克精华》(The Essential Drucker) - 2001
37. 《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 - 2002
38. 《功能社会》(A Functioning Society )- 2002
39. 《德鲁克日志》(The Daily Drucker) - 2004
40.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
德鲁克语录
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
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⑵ 彼得杜拉克的目标管理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的目标,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目标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积极性和能力为基础的,企业各级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领导,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命令强迫他们去干,而是运用激励理论,引导职工自己制定工作目标,自主进行自我控制,自觉采取措施完成目标,自动进行自我评价。目标管理通过诱导启发职工自觉地去干,其最大特征是通过激发员工的生产潜能,提高员工的效率来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⑶ 德鲁克管理企业吗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师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管理实践》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 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注:德鲁克亲传的中国弟子詹文明先生,将德鲁克又译名为杜拉克,更加符合了华人的习惯。

为了能将德鲁克大师的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其弟子詹文明通过极视传播成立了杜老师工作室,把德鲁克的思想用漫画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大家易用读,易懂。

⑷ 《如果杜拉》里的那本书叫什么我找《管理学》,但德鲁克没有叫做《管理学》这本书啊。

这本书是有的,不过中日翻译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看过请不要误导别人.
这本书是彼得·德鲁克著的经典之作《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杜拉克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
1973年,杜拉克出版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出版时即以英、德、日三种文字同时发行,以后又被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各国管理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在杜拉克的全部管理学著作中,这本书无论从篇幅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最为丰厚,不仅被认为是杜拉克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被人们誉为管理学的“圣经”和“网络全书”。

在这本书中,他将自进入通用汽车公司做咨询工作后30余年的实践观察和理论研究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提升。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管理学界评价该书“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

书目结构

序:代替专制的唯一选择 1
导论 从管理热潮到管理成果 5
第一章 管理的兴起 6
第二章 管理热潮及其教训 11
第三章 新的挑战 17
第一部 任务
第四章 管理的各方面 27
第一篇 企业的成就 33
第五章 管理一个企业:西尔士公司的事迹 34
第六章 什么是一个企业 39
第七章 企业的宗旨和企业的使命 49
第八章 目标的力量和宗旨:马克斯—斯宾塞公司的经历及其教训 62
第九章 战略,目标,优先次序,以及工作指派 67
第十章 战略规划:企业家的技能 79
第二篇 服务机构中的工作成绩 85
第十一章 多机构的社会 86
第十二章 服务机构为什么不能取得成绩 90
第十三章 一些例外及其经验教训 97
第十四章 为了取得成绩而对服务机构进行管理 103
第三篇 富于生产性的工作和有成就的职工 108
第十五章 新的现实 109
第十六章 关于工作、做工作和工作者:我们知道些什么(以及不知道些什么) 116
第十七章 使工作富于生产性:工作与程序 127
第十八章 使工作富于生产性:控制与工具 138
第十九章 劳动者和劳动:理论和现实 146
第二十章 成功的事迹: 日本、蔡斯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155
第二十一章 认真负责的职工 166
第二十二章 雇佣,收入和利益 177
第二十三章 “人是我们最大的资产” 186
第四篇 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 194
第二十四章 管理和生活的质量 195
第二十五章 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203
第二十六章 社会责任的限度 213
第二十七章 企业与政府 219
第二十八章 绝不明知其有害而为之:责任的伦理 227
第二部 经营管理者:工作、职务、技能与组织
第二十九章 为什么需要管理人员? 234
第五篇 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职务 241
第三十章 什么是一个管理人员? 242
第三十一章 管理人员及其工作 247
第三十二章 管理职务的设计和内容 250
第三十三章 管理集团的培训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259
第三十四章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265
第三十五章 从中层管理到知识组织 272
第三十六章 取得成就的精神 280
第三十七章 有效的决策 286
第三十八章 管理的信息交流 296
第三十九章 核查、控制以及管理 303
第四十章 管理人员和管理科学 310
第七篇 管理的组织 317
第四十一章 新需要和新途径 318
第四十二章 组织的构成部分… 325
第四十三章 …以及组织的构成都分如何连接起来 332
第四十四章 组织设计的逻辑和规范 337
第四十五章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的组织设计:职能制结构和任务小组结构 341
第四十六章 以成果为中心的组织设计:联邦分权制和模拟分权制 349
第四十七章 以关系为中心的组织设计:系统结构 360
第四十八章 关于组织的几个结论 364
第三部 高层管理:任务、组织、战略
第四十九章 乔治·西门士和德意志银行 367
第八篇 高层管理的任务和组织 370
第五十章 高层管理的任务 371
第五十一章 高层管理的结构 375
第五十二章 需要一个有效的董事会 380
第九篇 战略和结构 386
第五十三章 论适当的规模 387
第五十四章 对小企业、中等企业、大企业的管理 390
第五十五章 论规模不当 402
第五十六章 实行多角经营的压力 411
第五十七章 多角经营的统一性 420
第五十八章 多角经营的管理 430
第五十九章 多国公司 440
第六十章 对企业成长进行管理 461
第六十一章 创新性组织 471
结论:管理的合法性 484

另外说一下,如果楼主想看请看日文或英文原版,中译版翻译的不太好,乱七八糟的